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加護病房

氣管造口術簡介

發佈單位:資管中心 發佈日期:113年07月08日

1.什麼是氣管造口術?

氣管造口術簡稱「氣切」,是將頸部第3-4環狀軟骨間做橫向切口,再將氣管套管置入,以建立人工呼吸道的一種手術。

 

2.氣管造口術與氣管插管有什麼不同?

氣管造口術是將頸部第3-4環狀軟骨間做橫向切口,再將氣管套管置入,而氣管插管是將一塑膠材質之氣管內管,由「口腔或鼻腔」放置,經過聲帶到達氣管隆(carina)之上;氣管造口術與氣管插管作用相同,都是建立一個安全的人工氣道,作為肺部與呼吸器的橋樑,解決呼吸衰竭問題或是維持呼吸道的通暢,協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為什麼要做氣管造口術?

3.1氣管插管超過14天仍無法脫離呼吸器,或自咳能力差,而呼吸道又有大量痰液無法清除的病人。

3.2保護呼吸道並預防異物或口咽分泌物吸入(如喉部功能異常者、因腦血管疾病造成延髓功能障礙、嚴重腦損傷或脊髓損傷)。

4.氣管造口術的優點

4.1更容易進行口腔護理。

4.2加速腸內營養(可經口進食)。

4.3使病人容易轉送或移動,增加病人的可移動性。

4.4增加舒適度。

4.5減少鎮靜麻醉藥物的需求用量。

4.6更有效率的咳嗽,使痰液更易清除。

4.7降低意外拔管及再度置入氣管內管的頻率。

4.8減少長期因經喉氣管內管置入所造成的併發症。

4.9部分病人可使用發聲氣切說話,改善與他人的溝通。

4.10早期轉出加護病房。

4.11在各項呼吸器模式中的調整,可更順暢,且更容易脫離呼吸器。

5.除了呼吸衰竭的病人,還有哪些人適合接受「氣管造口術」?

一些長期臥床、意識不清、上呼吸道腫瘤、聲帶麻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本身「無法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已經反覆插管多次,或「隨時有呼吸道阻塞」之危險時,醫師亦會居於呼吸道安全之考量,建議施行「氣管造口術」。

6.是否做了「氣管造口術」,就永遠無法脫離呼吸器?

若是原發性疾病有改善且獲得控制,是有機會脫離呼吸器;若病人維持呼吸道能力有持續進步,也有機會移除氣管套管。

7.接受「氣管造口術」的病人能講話嗎?

病人希望開口說話有兩要件「第一是意識夠清楚,第二是已經脫離呼吸器」,經醫師評估允許後,氣管套管可以更換成發聲裝置。吸氣時,空氣會進入肺部,呼氣時,氣流往上振動聲帶,經口鼻和外界相通,而產生聲音。

8.疾病之外「生活品質」之考量!

對於意識清醒的病人而言,由於「氣管內管」本身長度30公分,進入人體長度達20公分以上,且持續壓迫上呼吸道,故比較不舒適。此外,因長時間壓迫聲帶,病人也無法言語。而在頸部手術置入「氣管套管」,初期雖然家人心裡可能不捨,長期但對病人而言,卻比較舒適。且在經適當訓練後,病人如果

意識清楚,仍可保有經口腔進食以及口語表達之能。

9.醫病共享決策—慢性呼吸衰竭呼吸器依賴時,我或我的家人真的需要做氣切嗎?

10.參考資料

  • 洪麗珍、陳夏蓮、葉明珍(2018).氣管造口術及護理.於林貴滿總校閱,內外科護理技術(九版,244-261頁).台北市:華杏。
  • 陳夏蓮、葉明珍(2015).呼吸系統疾病病人之護理.於胡月娟總校閱.內外科護理學上冊(四版,1132-1133頁).台北市:華杏。
  • 國軍桃園總醫院(2017,9月18日).慢性呼吸衰竭呼吸器依賴時,我或我的家人真的需要做氣切嗎.取自http://elearn/xms/醫療品質暨病人安全審議委員會/醫病共享決策

 

國軍桃園總醫院關心您!

更新日期:113-07-08瀏覽人次:281回前頁
更新日期:113-07-08瀏覽人次:282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