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謂壓傷?
1.1壓傷是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形成
組織壞死的壓力性潰瘍。
1.2分類之定義:
1.2.1第一級:皮膚完整、無蒼白但有發紅區。
1.2.2第二級:皮膚損傷在表皮或真皮、潰瘍傷口程表淺性。
1.2.3第三級:皮下組織的壞死與侵犯,但尚未侵襲至筋膜層。
1.2.4第四級:組織完全被破壞或壞死至肌肉層、骨骼。
2.危險因素
2.1長期臥床或久坐。
2.2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2.3意識不清、感覺遲鈍。
2.4大小便失禁。
2.5營養不良。
3.壓傷的好發部位
3.1身體骨頭最突出的部位。
3.1.1仰臥位:骶骨和尾骨、肩胛骨、腳踝、後枕骨、手肘。
3.1.2側臥位:外側腳踝、肩、肋骨、骨盆、耳翼、足跟、股骨粗隆。
3.1.3坐姿:枕骨、肩胛骨、坐骨、足骨。
3.1.4各種管路在身上壓到的地方,如氧氣鼻管:在鼻孔及繞經耳朵處;鼻胃管:在病人的鼻孔處;存留尿管:在尿管固定處下方的皮膚。
3.1.5有石膏包圍或有壓迫的地方。
3.1.6頸圈、背架或支架穿戴不恰當形成壓迫點造成。
4.壓傷的預防
4.1可利用凡士林或乳液改善乾燥的皮膚,但不要使用在皮膚有破損的部位。
4.2營養補充及充足熱量,基本營養要素包括:蛋白質、醣類、脂肪、維生素(特
別是維生素C)和礦物質(特別是鋅)。
4.3正確減壓:利用如氣墊床、水床或空氣墊、L型翻身枕、水球等輔助,可平衡身體重量避免壓力集中於骨骼突出部位。
4.4適時及正確的翻身:長期臥床時,最少每2小時要改變姿勢一次,避免骨突處受壓。
4.5床單拉平,避免皺摺。
4.6保持身體的清潔。
4.7穿易吸汗之衣服。
4.8無特殊疾病限制,鼓勵每日攝取充足水分2000-3000c.c/天。
4.9採坐姿時,應每15-20分撐起身體或改變姿勢10-20秒,以減少臀部壓力, 平躺時,手肘、腳跟、尾骶骨骨凸處壓力,應以保護墊保護(但保護墊避免中空,如圓形氣圈),反而導致靜脈循環受阻。
4.10一旦出現壓傷,立即去除造成壓傷的因素,依照醫師指示,定時傷口換藥必要處理。
5.壓傷的治療
5.1第一級:加強翻身予監測皮膚變化狀況、避免發紅區持續受壓與受潮造成皮膚浸潤。
5.2第二級:覆蓋厚的人工皮膚料即可,視傷口滲出液多寡決定換藥頻率。
5.3第三級:先用生理食鹽水洗淨壓傷傷口後,使用水凝膠(Hydrogels)放置於黃色傷口處。
5.4第四級:會整整形外科進行清創手術。
6.參考資料
王桂芸、丘周萍、李惠玲、李玉秀、谷幼雄、周桂如…陳麗華等(2013).皮膚系統疾病與護理,新編內外科護理學(五版,731-737頁).台北市:華杏。
曹麗英、余怡珍、王玉女、徐秀琴、蔡麗紅、鄭幸宜…孫淑惠等(2015)‧傷口的護理,新編基本護理學(初版,511-532頁)‧台北市:新文京。
于博芮、蔡新中、蔡新民、張美娟、黃靜君、林秋玉…胡名霞等(2017)‧壓瘡定義及盛行率,最新傷口護理學(一版,176-205頁)‧台北市:華杏。
國軍桃園總醫院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