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謂疱疹性咽峽炎
1.1由克沙奇A1-A10、A16、A22型病毒、腸病毒71型引起。
1.2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厭食、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4至6天。
1.3好發於初春、夏季、初秋,年齡層多發生在10 歲以下,尤其是6 個月到5歲嬰幼兒童,但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受到感染,病程約持續一個星期左右。
2.臨床症狀
2.1突發性發燒(體溫大於39°C)、嘔吐,食慾不振。
2.2咽峽部(口腔後半部)出現水泡,然後很快破掉形成潰瘍。
2.3厭食、流口水(小小孩)、不敢吃東西、喝水,並會造成口臭,舌苔變厚。
3.感染途徑
3.1直接接觸病人口鼻分泌物、糞便、飛沫等途徑。
3.2腸病毒在病童口沫中可存留1-3週,糞便中可達2-3個月以上。
3.3擁擠、髒亂的衛生環境、飲水污染及不良衛生習慣,是造成快速傳播途徑的主因。
4.照顧方式
4.1症狀上的照護,例如:給予發燒的處理。
4.2口腔潰瘍,因疼痛而不想進食,應給予冷而軟質的食物,例如:布丁、豆花、冰淇淋、果汁等,來減輕疼痛,補充水份。應避免給予過燙、堅硬或酸辣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4.3注意水份的補充避免因為發燒、嘔吐與進食減少,而產生脫水。
4.4餐前及上完廁所後勤洗手。
4.5目前沒有特效葯可以治療,所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預防,用餐前使用局部止痛藥(comfflam飯前30分鐘噴一次),可暫舒緩疼痛。
4.6每次吃完東西後,鼓勵病童適當喝開水,順便漱口或以棉籤清潔口腔,以利維持口腔清潔與舒適。
4.7病童的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要經常清洗、消毒。
5.預防方法
5.1流行期間請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幼兒避免與病童接觸。
5.2加強個人衛生請多洗手。
5.3加強居家環境衛生及通風。
5.4病童生病時,應請假暫勿上課,以免傳染其他同學,尤其要避免病童分享食物給他人或與他人共用餐具。
6.參考資料
吳書雅(2015)‧兒童傳染疾病與護理‧黃美智、蔣立琦總校訂,兒科護理學(最新修訂版,43-45頁)‧台北市:永大。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7,12月07日).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取自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info.aspx?treeid=4c19a0252bbef869&nowtreeid=4dc827595f55c334&tid=4DA83238EDB3AC35
國軍桃園總醫院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