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小兒科

麻疹

發佈單位:資管中心 發佈日期:109年09月28日

1.傳染途徑

1.1麻疹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所引起的,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直接與病人之鼻咽粘液接觸而感染,人類是唯一之宿主及傳染窩;好發於冬、春之季,傳染期為症狀出現前12天至出疹後4天。

2.典型臨床症狀

2.1前驅症狀(卡他期):會出現發高燒、鼻炎、結膜炎、咳嗽和在發燒3~4天後紅疹出現前1~2,口腔下臼齒對面內頰側黏膜上出現中心呈藍白色而周圍不規則的紅斑,稱為柯氏斑點(Koplik spots)。

2.2出疹期:當柯氏斑點出現後,就會繼續發燒,而過了24~48小時後,在耳後會出現典型的斑丘疹,然後擴散至整個臉面,再下移至軀幹和四肢,約3~4天的時間皮疹會覆蓋全身,全身性的皮疹會持續4~7天。

2.3恢復期:體溫下降,症狀減輕,皮疹開始消退,退疹和出疹的順序相同,會出現鱗屑性脫皮及留下褐色沉著。整個病程約10~14日。

3.診斷

3.1麻疹報告病例定義為符合以下三條件者:

3.1.1全身出疹3天以上。

3.1.2發燒(溫度超過38.5度)。

3.1.3至少具咳嗽、流鼻水、結膜炎(畏光、流眼淚)三種症狀中的一種。

4.治療

4.1主要為支持性療法及避免併發症的產生;抗病毒藥物(如Ribavirin)與干擾素可用於治療抵抗力不良病人的嚴重感染。

5.防護措施

5.1預防:注射活性減毒麻疹疫苗後,效果達到95%以上。目前預防接種政策為對滿12個月之嬰幼兒接種第一劑MMR疫苗,以及滿5歲至國小前時再接種第二劑MMR疫苗(含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混合疫苗);MMR疫苗可以與水痘疫苗同時,但不同部位一齊注射,或二者相隔1個月接種。

5.2防治:發現任何疑似麻疹病例,應立即進行疫情調查並採取防護措施。

5.2.1接觸者在72小時內接種活性減毒麻疹疫苗,可預防麻疹的發生。

5.2.2托兒所、育幼院、幼稚園或學校出現麻疹病,則病應於發疹4天後才能返回學校,發疹時需實施呼吸道隔離,以避免麻疹散播。

5.2.3一歲以下嬰兒、懷孕婦女、正使用腎上腺皮質素及抗癌藥物者及免疫機能不全的人,可在感染麻疹6天內施予免疫球蛋白。

6.疫苗副作用

6.1發燒:10-15%於接種後512天有輕微發燒,持續約2~5天。

6.2偶而會出現疹子、鼻炎、輕微的咳嗽或柯氏斑點。

6.3接種部位可能有局部反應,如紅斑、熱或腫脹等。

6.4腦炎:在美國報告為3百萬劑次中發生1次。

6.5腦病變:每1百萬人中1一例,國外報告接種麻疹疫苗後曾發生雷氏症候群及視網膜病變等。

7.參考資料

吳書雅(2015).麻疹.於黃美智、蔣立琦總校閱,兒科護理學(六版,306-310

頁).台北市:永大。

程子芸、伍雁鈴、林芳怡(2017).麻疹.於陳月枝總校閱,實用兒科護理(八版,295-298頁).台北市:華杏。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8年03月13日)‧麻疹‧取自https://www.cdc.gov.tw/diseaseinfo.aspx?treeid=8d54c504e820735b&nowtreeid=dec84a2f0c6fac5b&tid=EB2BECD7208073E4

 

國軍桃園總醫院關心您!

更新日期:109-09-28瀏覽人次:6,965回前頁
更新日期:109-09-28瀏覽人次:6,966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