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小兒科

嬰幼兒尿路感染之注意事項

發佈單位:資管中心 發佈日期:110年03月02日
  1. 定義

「泌尿道感染」是泛指腎臟、輸尿管、膀胱或尿道受到了外界細菌、病毒、 寄生蟲等的侵入而感染,除了先天性泌尿道系統異常外(如膀胱輸尿管逆流),也可能因為嬰幼兒的免疫力較弱,或尿布的衛生問題而引發。

  1. 病因

2.1造成嬰幼兒尿路感染之途徑,95%以上是因細菌經由尿道口往上蔓延所導致,尤其是女嬰的尿道較短,易造成感染。

2.2嬰幼兒尿路感染率高之原因很多,如:免疫系統發育未成熟、包皮過長的男嬰、合併有尿路結構異常、排尿或排便習慣不良等等。

  1. 症狀

3.1發燒是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會隨著不同年齡層、性別及是否合併先天性結構異常而產生不同症狀的產生。

3.2新生兒:可能只有發燒、食慾減弱、活動力低、呼吸變快及哭鬧不停等情形出現。

3.3嬰幼兒:可能有不明原因發燒、食量減少、餵食困難、哭鬧不安、生長緩慢等情形。

3.4大小孩及青少年:會有頻尿、解尿疼痛、排尿有灼熱感、尿急或是下腹痛及腰痛等較為典型的泌尿道感染症狀出現。

  1. 診斷

4.1懷疑患泌尿道感染的病童,會做尿液檢查,而尿液常規檢驗及尿液培養為基本的檢查。

4.2在尿液常規檢驗中,大部分的尿液出現膿尿現象(尿中出現多量白血球);而少部份尿液雖無膿尿現象,但也不能就認為沒有受到感染,只要疑有泌尿道感染,應進一步作尿液的細菌培養,加以確定。

  1. 泌尿道的放射線檢查

嬰幼兒患有泌尿道感染時,發現合併泌尿道畸形者約有30%-57%,一般建議,在第一次確定有尿路感染的病童,不管是男童或是女童,最好都能作詳細的腎臟泌尿道超音波或膀胱輸尿管排尿動力學攝影。這兩種檢查可以偵測出病童是否有腎臟解剖構造方面的異常與嚴重度,或潛在膀胱輸尿管逆流症。

  1. 治療

6.1抗生素治療:為主要治療方法,泌尿道感染大多由細菌引起,所以應使用抗生素治療,並可預防局部腎臟感染。

6.1.1針對新生兒及幼兒的泌尿道感染,因為擔心產生敗血症的併發症,強力建議住院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大約會需要7-14天左右的治療時間(包含靜脈注射及口服抗生素治療);若有較嚴重的腎臟發炎需治療3週。

6.1.2針對大小孩及青少年若無全身性症狀,可在門診接受口服抗生素治療。

6.2經泌尿道的放射線檢查出有潛在先天性泌尿道系統異常的話,依其嚴重度需接受長期的預防性抗生素治療或外科手術的矯正。

  1. 預後

泌尿道感染在嬰幼兒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且常伴隨潛在的尿路畸形。因為這些病童表現出來的症狀往往輕微而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視掉。一般而言,因反覆感染產生腎臟結疤而導致腎臟功能受到傷害者,往往是在5歲之前就發生。所以迅速確立診斷,及早積極治療與追蹤這些病童,避免腎臟受到不可挽回的傷害,防止慢性腎衰竭與末期腎病變的發生是相當重要的。

  1. 家長注意事項

8.1爸爸媽媽最好平時多讓嬰幼兒喝水勤換尿布,避免嬰幼兒憋尿的機會。

8.2當嬰幼兒有不明原因的發燒情形發生時,一定要看醫生,千萬不要亂服成藥或抗生素

8.3如果是先天性的泌尿道系統異常,則要做定期的追蹤檢查,才能夠減少其它併發症的發生。

  1. 參考資料

林元淑(2017).新生兒及其護理.於陳月枝總校閱,實用兒科護理(八版,84-85頁).台北市:華杏。

張淑敏(2015).兒童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與護理.黃美智、蔣立琦總校閱,兒科

   護理學(六版,17-21頁).台北市:永大。

 

國軍桃園總醫院關心您!

更新日期:110-03-02瀏覽人次:2,426回前頁
更新日期:110-03-02瀏覽人次:2,427回前頁